2021年11月24日下午,“澳门新葡萄新京8883科研交流会”在澳门新葡萄新京8883王泽生报告厅召开。本次交流会由澳门新葡萄新京8883科研办公室组织,也同时作为新上岗博导研修交流环节,全院师生共200余人线下/线上出席会议。
张利院长做交流会的背景介绍,江亿院士和庄惟敏院士做主题发言,建筑系王辉、城市规划系武廷海、景观学系曹越、建筑技术科学系李先庭四位老师针对不同学科的科研特点和研究经验进行分享。此外,会议还邀请了莫金汉、宋晔皓、梁思思、李锋、张寅平、田莉六位老师交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申请的经验,杨旭东老师主持了本次交流会。
首先,张利院长指出当前建筑学科正处在转型和重新定位的过程中,本次交流会的目的是帮助建筑学科内部通过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完善学科的建设,提升学科的引领性,是研究型大学领先学科修炼内功的重要环节。
接下来,江亿院士从低碳发展战略的核心——零碳能源出发指出能源在供给、消费、技术和政策机制的四个革命将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变化,并进一步提出低碳战略带来的一系列新任务和新课题,包括建筑应对全面电气化的新要求,应大力开发能源消费侧与供应侧柔性互动、跨季节储能、各类低品位余热利用等新技术,同时建筑为可再生能源提供空间、实现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的要求,城市规划和景观学科要充分考虑低碳,并为风电、光电、储热、各类余热利用等提供空间资源与景观设计,并强调大数据及遥测遥感等新技术的应用。庄惟敏院士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14-2020年获批项目情况和学科特点,系统分析了建筑、规划、景观及技术领域的研究高地、热点和潜在增长点,总结了不同学科的科学问题和战略发展布局,提出学科的优先发展领域建议,并且从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以及研究成果等方面解读了大建筑学科的研究进展和人才情况,进而提出了在碳中和语境下基础研究创新以及极地工程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等方面的未来发展重点思考。
江亿院士(左)与庄惟敏院士(右)做主题发言
在上半场科研经验分享中,建筑系王辉老师从国际趋势角度解读了建筑学科的定位和科研发展趋势,给出重点方向及建议,并结合建筑学科的体系化布局情况,提出面向未来的五个重点与特色方向。规划系武廷海老师从澳门新葡萄新京8883科学研究传统出发提出中国特色人居理论为核心的顶天立地、继往开来的学科建设战略,并将其与规划学科知识领域相匹配,总结出城市规划系科研的涉及面广、交叉性强及实践性强的三个特点,并提出五个未来努力方向。景观学系曹越老师从自身科研经验出发,总结了科研工作的基本框架与思路,回答了科研中如何寻找定位,怎样回答学科基础与前沿问题,以及如何持续深化拓展保持科研的延续性等。技术系李先庭老师分享了建筑技术如何与其他几个学科实现的融合,总结分析了科研工作选题的思路及技巧,并以个人获批项目为例阐述了如何从关键难题出发,系统性地提出研究内容、解决思路,以及进一步提炼创新点的方法。
武廷海(左上)、王辉(右上)、曹越(左下)、李先庭(右下)四位老师做科研经验分享
在下半场基金申请经验分享中,莫金汉老师介绍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建筑类学科面上、青年、地区基金情况,讲解了相关流程和制度,总结了基金申请的一些共同问题和注意事项。宋晔皓老师结合自身多年来的基金申请情况,总结分享了科学问题界定、前期工作积累以及学院实验平台支撑等方面的经验。梁思思老师讲解了同行评议的相关流程和规则,并通过案例分析总结了三种选题的思路和解题过程,最后通过海尔迈耶问答法梳理文书内容的结构关系,并总结了文书撰写的思路和方法。李锋老师从基金项目类型出发分析了不同类型的基本情况,并结合自身项目申请和评审的经验,提出了选题和题目、摘要、格式、研究进展、科学问题等方面的注意事项,重点强调细节决定成败,并以重点项目为例详细分享了整体流程和申请过程的经验。张寅平老师总结了不同基金的特点,从申请人角度提出了面上、重点、人才基金申请的若干注意事项,并分享了基金研究与职业教育的关系感悟。田莉老师从自身经验出发分享了申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流程和经验,并给出了作为申请人和评审人的体会和感悟,最终从立项、选题、学科交叉等方面提出基金申请建议。
莫金汉(左上)、宋晔皓线上参会(中上)、梁思思(右上)、李锋(左下)、张寅平(中下)、田莉线上参会(右下)六位老师分享基金申请经验
最后,张利院长指出学院将会更加重视不同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鼓励教师在科研上多元化发展,突出科学研究的长远价值与意义。同时,也强调了基金申请对推动学科和科研发展的重要意义及带动作用,学院鼓励教师积极申请各类基金项目,并将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协助。
张利院长做总结会议
供稿:龙瀛、张恩嘉